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450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时间:2017-07-24 16:07 来源:政策法规处
字体 分享到:

  叶学林代表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加大对优势特色农业扶持力度的建议》(第1450号建议)。我厅会同省财政厅认真办理答复,主要情况如下:

  优势特色产业是我省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我省农业工作的重点。茂名是我省最重要的优势特色作物主产市,岭南特色品种荔枝、龙眼、香蕉、芒果以及道地药材化橘红种植面积均位列全省第一,对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我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主战场。

  一、我省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领导多次调研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对南药发展作出批示,要求省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研究,加大支持力度。我厅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列入《广东省推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

  动方案(征求意见稿)(2017-2020)》,把做强做精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推进我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和主要目标。

  (一)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去年以来,省人大集民声、纳民意,加快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进行立法保护,制定出台了2个条例,凸显了省委省政府层面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视程度。一是出台《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为加强岭南中药材保护,规范利用岭南中药材资源,省人大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历经多次调研讨论,制定出台我省第一个优势特色产业保护条例,并于2017年3月1日启动实施。二是出台《广东省荔枝产业保护条例》。去年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省21个地级市进行社情民意调研,并提出建议《荔枝产业保护条例》列入当年的立法计划。经过起草、征求意见、审议、修改、表决等程序,这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历时仅约一年,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荔枝成为我省第一个而且是唯一一个立法保护的岭南特色农作物。

  (二)启动岭南中药材保护发展专项。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加强中药材保护工作,根据省领导批示,2017-2021年,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1亿元,用于推进岭南中药材保护发展。其中2017年安排5760万元(安排我厅资金为3360万元),用于支持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沉香等八种中药材开展种源、产地、种植、品牌等保护活动,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茂名是扶持重点,2017年我厅拟安排1000万元用于茂名化州建立化橘红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种质资源原产地保护、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等。目前资金使用计划已报送省财政厅核准下拨,我厅将按照计划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三)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栽培应用较少是我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短板。为此,我厅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2015-2016年我厅投入省财政资金超过3亿元,在粤东西北76个县(市、区)分别建立1个设施大棚“五位一体”生产示范基地,基地种植作物主要为地方性优势特色蔬菜、水果、南药、茶叶等。2017年,我厅进一步增资扩面,整合省财政资金2亿元,用于扶持各地建设优势特色作物生产用设施大棚、水肥一体化设施及田头冷库。

  (四)推进优势特色作物品种改良。产业要提升,品种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厅以在荔枝主产区创建品种改良示范点为抓手,在茂名、广州、揭阳、阳江等地建立8个品种改良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主产区农户加快荔枝品种改良步伐。项目实施以来,示范点已完成高接换种1300亩,各地因地制宜,将黑叶、白蜡、怀枝、双肩玉荷包等品种高接换种为桂味、井岗红糯、先进奉等适种优质品种。目前荔枝嫁接芽条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80%以上,预计两年后可以挂果,根据已实施品种改良的基地收益情况测算,示范点经济效益可提高1-5倍,大幅提高农户的种植收益。

  (五)试行优势特色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16年起,我省将荔枝、龙眼、香蕉、木瓜等岭南特色水果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暂定香蕉保费1200元/亩,荔枝900元/亩,龙眼900元/亩。省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其中种植农户负担20%,省级财政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和江门恩平市补贴50%,其余由市县财政补贴。2016年全省香蕉、荔枝、龙眼分别承保45万亩(其中粤东西北地区40万亩)、40万亩(其中粤东西北地区35万亩)、19万亩(其中粤东西北地区17万亩),有效化解荔枝、龙眼、香蕉等岭南特色水果种植风险。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厅将以《广东省推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2017-2020)》为指导,以产业现状及发展空间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一)组织开展优势特色产业调查研究。我厅组织各地农业部门、有关专家开展了县域优势特色作物、岭南中药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等多项调研,为制定和实施全省优势特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提供基础支撑。

  (二)深入开展岭南中药材保护发展工作。把中药农业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规范引导,因地制宜推动发展。争取省财政支持,力争出台能够稳定持续支持我省岭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完成以下内容:研究制定全省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中药材生产标准;对化橘红、广佛手、春砂仁等7个保护品种实施原产地保护措施,建设种质资源原产地保护园;建设种质资源圃;建设岭南中药材产业园等。

  (三)加强优势特色水果产业提质增效。在稳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荔枝、龙眼、香蕉等岭南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加快品种改良和布局优化,形成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产区,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共性病虫害等关键技术研发及科研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水果保鲜、储存、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运输物流等配套体系建设,提高水果产业市场竞争力。围绕产业发展关键,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工程,包括品种选育与良繁工程、优质高效果园示范工程、岭南水果加工业提升工程等。

  (四)分批实施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工作。鼓励引导、扶持各县结合种植传统、现有优势及发展规划,遴选本县优势特色作物,分批分期培育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生气蓬勃的“一镇一品”“一县一业”产业。

  (五)加强优势特色产业设施建设。多方协调沟通,争取将荔枝、龙眼、香蕉、南药等特色产业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尽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继续加大力度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建设优势特色产业设施大棚、水肥一体化以及田头冷库等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以设施促进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广东省农业厅

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