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150045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关于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150045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台盟广东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20150045号提案《关于加强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提案》。经会省科技厅、财政厅和省委宣传部,我厅加强与提案者的联系并开展调研,认真办理答复。主要情况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
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把它当作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渠道不断拓宽。省财政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有关工作。一是2008-2015年,累积争取中央耕地保护与提升项目补贴资金2.458亿元,用于推广以秸秆还田腐熟技术为主的地力培肥工作。二是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并落实省配套及还贷资金合计7.6亿元人民币,从2014年起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其中包括引导和推广有机肥等工作内容,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三是省财政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约2.641亿元,统筹用于包括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为重要内容的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
(二)因地制宜的简易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得到大力推广。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农业部的工作部署,自2008年以来,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我省在32个秸秆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秸秆资源丰富的县(市)实施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项目,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在推广秸秆还田过程中,各地农业部门因地制宜,推广简易的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解决了茬口紧、秸秆自然腐解慢等问题。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1187.2万亩,秸秆还田量达450万吨以上,不仅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农民培肥地力意识明显增强,稻秆利用率显著提高,田头焚烧稻秆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创新。“十二五”期间,省科技部门大力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相关的科技研究工作,鼓励技术创新。其中,投入约2500万元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等一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水平;另外,投入近2000万支持“木薯加工废弃物水热炭化工艺及产物能源化技术研究”、“高效生物柴油树种小桐子良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等围绕生物质能全产业链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产生了一批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并培育了以广州能源所牵头,相关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参与的生物质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凝聚产学研单位协同创新力量。
二、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研究采纳贵委所提建议,重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强化政策落实。对秸秆还田进行补贴是中央制订的惠农强农政策,今后,我们将继续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为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将进一步明确职责。其中省级农业部门负责制定项目申报指南和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技术路线、补贴环节和标准等方面,确保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各项目县则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严格依据总体实施方案,统一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和组织协调。各镇、村指定专人负责补贴物质的运输、发放等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创新工作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农业种植效益收入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迫切需要创新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机制。为做好秸秆还田推广工作,我们将从补贴对象、补贴区域、补贴技术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一是秸秆还田项目推广将优先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补贴;二是优先选择机场周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粮食播种面积大,秸秆禁烧压力大的区域实施;三是对于秸秆还田茬口紧、水源缺乏的区域,进一步加强秸秆堆沤还田、秸秆制造有机肥等技术模式的探索及补贴形式,形成适应当地的技术模式;四是利用机械收割面积逐年扩大的有利时机,开展机械化切碎秸秆还田的补贴试点;五是将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贴,将秸秆利用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积极研究探讨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以及通过政府奖励和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回收秸秆驱动力等问题。
(三)推动科技创新。积极配合科技部的相关规划部署工作,结合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省内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特点,部署相关科技研发计划,同时,发挥生物质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在技术上创新,在商业模式以及社会资本引进方面进行探索,引领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共同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继续加强支持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肥料化、能源化及高值化利用的科研工作。
(四)加强示范带动。在每个秸秆还田补贴项目县,建立至少1个秸秆还田技术核心示范点,作为推广样板来抓,每个试验示范点均做到有专人办点,通过示范带动,组织农户技术培训,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做,通过典型示范,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引导带动群众自觉参与实施秸秆还田。
(五)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利用农村文化室、有线广播、“农科动态”电视节目、“农事通”手机短信、墙报、标语、派发小册子,组织群众参观示范基地,下乡咨询等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二是依托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下乡等科技服务方式加强宣传,深入镇、村,培训农民,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增强农村环保意识。三是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阐明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四是适时适度开展舆论监督,及时曝光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不当做法,营造有利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舆论氛围。
广东省农业厅
2015年6月29日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150045号提案
案 题: 关于加强我省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提案
主办单位: 广东省农业厅
会办单位: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
主 题 词:
提案形式:
注 明: ( )
第一提案人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台盟广东省委会
内 容: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约有一半多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既可缓解农村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但是,近些年秸秆产量随着粮食等主产品单位产量的不断提高而迅速增加,而且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弱化和淘汰,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一些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或随意堆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令人始料不及,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交通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秸秆资源数量多,开发价值大,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和综合利用现状
据农业部门调查估算,广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为1479.5万吨。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粤西地区,占全省资源的38.3%,其次是粤北地区,占全省资源的29.2%,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分别占21.7%和10.8%。湛江市秸秆资源最为丰富,有361.9万吨,其次是茂名市,有128.5万吨,梅州市、肇庆市也分别有106.3万吨和103.2万吨。
据不完全调查,广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数量为988.32万吨,占总量的66.8%,而废弃及焚烧的秸秆为491.20万吨,占总量的33.2%,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我国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有相当的历史, 但由于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影响, 秸秆的利用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 没有把它纳入“资源”的行列。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和措施没有跟上去,公共服务不到位,民间投资也不到位,使加工设备、基础处理设施配套不足的状况长期延续,秸秆综合利用滞后。
(三)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社会效益较大,但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对农民没有吸引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秸秆还田有一定的局限性。将秸秆粉碎埋于农田中自然发酵,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好办法,但是秸秆还田在广东省有很大的局限性。广东人多地少,气候适宜,耕地不能采取轮休耕制,而是一季接一季耕种,复种时间很紧。将未经处理的干秸秆直接还田,没有发酵处理时间,没腐烂的秸秆不但起不到肥田的作用,反而影响作物生长。二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水平落后, 企业技术水平低, 资源转化和有效利用率低, 没有形成较好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化的氛围。
(四)秸秆的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利用的经济性差和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剩余秸秆难处理。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与办法。一是要明确的是,秸秆问题必须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加以解决,即要以市场化的理念来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看待其发展前景,要以企业化的制度来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拓宽其开发利用的途径。二是要明确和突出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责任。三是还要明确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任务和责任,不仅要做好宣传,而且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通过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建立起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一定能够推动农村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办 法:
一、重视采取行政推动措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技、政策、法律等多部门联手协作的立体推进措施,各级政府具有首要的责任,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调查研究和宣传引导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尽快建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发挥好示范作用。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大力推进种(养)植业综合利用秸秆、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多用途利用。
二、市场化运作,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产业。 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秸秆的工厂化处理为秸秆的大量合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广大农民来说,大量的秸秆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对企业来说则是很有潜力新兴产业。各级政府应引导农民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业化经营。要跳出现有秸秆处理方式框架,找到一种新的、技术可行的、适合省情的各种利用方式,并把它产品化、工业化,最终推向市场。从国际市场上看,秸秆综合利用完全可以造就大产业,形成大气候,而不是副业。注重给秸秆找出路,关键是注重使农民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中有效益,得实惠。
三、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扶持引导基层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和资金支持,将秸秆利用的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进入秸秆综合利用领域。
五、推动秸秆收集处理体系化。面对秸秆综合利用驱动力不足、劳动力外出打工等造成的收集困难,要广开回收渠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通过政府奖励、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回收秸秆的驱动力。通过农户收集、企业收集、政府收集等形式,将秸秆收集工作分流和细化,减轻农作物收获高峰期时秸秆收集的压力。
六、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利用其舆论导向作用,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认识到农作物秸秆是重要资源,抓好秸秆综合利用也能增收。开展秸秆还田、免耕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发展秸秆经济。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提高人们的环保和法律意识,让农民能够自觉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中来,以减少秸秆造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