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7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9-06-24 10:36 来源:本网
【字体: 分享到:

粤农农函〔2019〕1221号

卢晓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进文化建设的提案》(第20190726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文化旅游厅、团省委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进文化建设的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推进我省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传承发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农村精气神。并提出了三大举措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三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我省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全省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落实。

  一、关于把文化建设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和考核体系,彰显乡村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考核,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力度,我省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指标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为推动各地落实《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我省2018年制订实施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人员保障率、人员培训天数等指标列入予以评价,对完善乡村文化建设评价考核体系,推动乡村文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起到重要作用。

  二、关于把文化基因、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融入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全过程,凸显乡村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建议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县域一盘棋,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因地制宜、详略得当规划村庄发展,做到与当地经济水平和群众需要相适应;坚持保护建设并重,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破坏乡村生态环境、毁坏历史文化景观;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美丽村庄。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推进文化建设。

  (一)强化政策、技术人才保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在乡村建设中强化政策、技术人才保障。建立“千人专家库”,开展“三师下乡”活动,鼓励高校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实践,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在佛山、广州美术学院在古驿道、华南理工大学在翁源等成效显著。组织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继续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二是抓好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创建,开展农村建筑体现岭南特色和乡村风貌管控机制研究。三是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农村古民居、旧祠堂等改扩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让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建筑成为农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阵地,增强农村群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梅州市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成农村文化俱乐部,弘扬宗亲文化、引导村民自治,其“三多三促”模式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项目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二)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推进设计下乡试点。我省2017年起在韶关市翁源县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试点县,广泛发动政府、村民、规划设计师、企业四方联动,围绕“项目推进一体化、资金使用一体化、行动流程一体化”三个一体化工作框架,构建全专业一体化团队,协同规划开展现场设计,形成易懂落地的“5个1”成果,即一张蓝图、一套行动方案、一条展示路径、一份新型村规民约和一支乡村建设队伍,指导村两委、村民理事会将规划设计建设成果转化为村民公约,让村民在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加快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从2017年起启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鼓励各地在落实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将乡村特色文化融入建设规划。截至2018年12月,共投入扶持资金3.23亿,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624个,覆盖率超过95%。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建设模式,如梅州市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成农村文化俱乐部,其“三多三促”模式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项目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佛山市三水区“祠堂+文化”——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文化发展模式项目被列入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此外,我省加快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有效促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向镇、村文化阵地延伸,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服务内容和活动形式。目前全省已建成图书馆分馆729个、服务点2265个,文化馆分馆413个、服务点1152个。

  三、关于把加强软件建设作为重头戏,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内在品质的建议

  (一)丰富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精准供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近年来打造了群众艺术花会、打工者歌唱大赛、粤曲私伙局大赛、民歌民乐大赛、“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等一大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有效丰富了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2017年启动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为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提供了200多场展览、讲座和演出,探索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有效实现了乡村群众公共文化供需对接。面向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15个地市,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试点工作,省财政2018年安排“戏曲进乡村”专项经费705万元,共向乡村提供戏曲演出1278场。指导各地积极打造群众性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清远、云浮等地打造的“农村春晚”深受群众欢迎。

  (二)加强乡村非遗挖掘保护和传承。有效挖掘乡村非遗资源,将海丰歌谣、封开山歌、龙川杂技、遂溪北坡游鱼等一批来自乡村地区的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过组织举办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开展非遗跨界对话活动等,进一步提升乡村非遗传承人群传承能力。对包括乡村在内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发放年度补助专项经费3万元、2万元,有效促进乡村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积极开展乡村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先后在云浮郁南兰寨古村落、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江门开平市自力村等设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省主会场并举办启动仪式,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和非遗进乡村活动。

  (三)选树扶贫助困好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为引领广东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行动,2019年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新增“扶贫助困”好青年类别,共收集到各地市、各战线推荐的“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186名,包括“扶贫助困”类别好青年候选人43名,其中黄枫杰等四人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省级“扶贫助困”类别好青年评选侧重点:一是重点选树一批扎根边远贫困地区、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农村青年创业者、青年致富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青年典型,广泛开展青年典型励志故事分享活动。二是深入挖掘在贫困地区热心公益、志愿奉献、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在他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能够挺身而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广泛引领贫困地区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特色的文化内容和活动形式,将贫困地区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引导贫困地区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深入粤北乡村开展公益送教活动。结合“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和“广东福彩育苗计划”品牌项目,今年4月,发动指导联系省青少年宫协会、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省青年文艺家协会、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等社会组织,组成广东福彩育苗计划公益送教暨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探访团,在清远佛冈的乡村小学举行了公益送教活动。活动旨在关爱粤东西北地区乡村的孩子和支教志愿者,共吸引了38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为粤北乡村的450名小学生公益送教,并捐赠了《少先队员》等书籍和物资,提升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利用率。

  四、关于把深化改革形成合力作为着力点,构建乡村文化建设新格局的建议

  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2013年以来,共完成了三轮全省文化馆馆长、图书馆馆长、文化站站长轮训工作,参加人员超过5000人次。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下达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省农村文体协管员进行补助,编印30000册《广东省农村文体协管员工作手册》供全省文体协管员学习并指导各市、县不断加强对农村文体协管员培训工作。不断充实壮大并优化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结构,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开展系列“送戏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

  五、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功能达标升级,按照《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16—2020年)》进行完善,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实现供需对接,提升服务效能。

  (二)鼓励乡村充分挖掘岭南传统精细农耕文化、乡村非遗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建设村史村情馆,将本地特有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民风民俗等有效融入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或村情村史馆等设施规划,推动乡村进一步凸当地文化内涵和特色。

  (三)以推动各地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为契机,督促地方政府落实乡村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评价考核工作,强化成果应用,完善考核体系。

  (四)加强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培养和管理工作,鼓励乡村加快培养民间文艺团体,建立以乡村教师、乡村艺人以及乡村能人为主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五)开发乡村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路线。举办2019年“创青春”广东青年文化和旅游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地方文化遗产项目设计竞赛以地方文化遗产、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岭南文化传承区的文化遗产相关元素为设计对象,策划相关文创旅游商业项目,竞赛形式包括游径设计、文创产品开发、青少年红色基地及旅游路线规划、文化遗产项目旅游开发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文的精神并与当下地区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在红色旅游、研学旅游路线设计开发后,积极探索与省青少年宫协会合作,打造一系列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校外课程,提高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的覆盖面,动员全省青少年下乡学习实践,推动文化振兴。

  (六)支持成立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教育中心,发掘多样化研习路线。支持和指导韶关成立广东省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教育中心,并面向全省争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少年开展研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通过整合韶关的乡村红色、文旅资源,充分运用全省首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走在全省前列的乡村振兴等丰富资源,再加“八高四铁二航”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省青少年提供学习先锋、红色文化、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工矿精神“五大”学习板块和多样化的研习路线,助力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凸显乡村文化内涵和特色。

  (七)深入开展2019年“广东福彩育苗计划”。一是开展福彩育苗号·流动少年宫”送教下乡活动。由省青少年宫协会定期组织省内优质教师,依托“福彩育苗号·流动少年宫”,深入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特殊儿童学校等,开展多媒体车载课程以及体验课程等“送教下乡”活动。二是组织福彩公益课堂。定期邀请省内优秀青年文艺家、书法家以及优秀的社会教育名师前往全省各地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福彩公益课堂”,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少年儿童、生活困难少年儿童等群体提供素质教育培训课程。鼓励社会文化团体和组织、高校等社会力量组建文化志愿者下乡服务队,针对乡村青少年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和支持。 

  (八)对于在同您沟通中,您提到的“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在于乡村文化人才,特别是要选用好乡村文化协管员。目前,我省财政每年下达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省17000多名农村文体协管员进行补助,确实是杯水车薪,建议省财政厅进一步追加补助资金”的建议,我们将向省有关部门反映。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6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怡,3728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