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52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07-10 11:09 来源:本网
【字体: 分享到:

粤农农函〔2020〕468号

台盟广东省委会: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提案》(第20200527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委台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做强做大乡村特色产业,是繁荣乡村经济社会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我省历来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掘培育,在政策扶持、项目支撑、主体培育、要素投入、休闲农业、深化合作等领域下大功夫,助力乡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壮大。

  (一)出台一批政策措施。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短板,聚力强化顶层设计规划,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了包括《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见》《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用地政策措施(试行)》《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电商培训推动创业就业的工作方案》《广东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在财政支持、用地保障、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真招、抓实干、重落实,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疫情期间助力从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申请列入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获得抗疫再贷款支持。截至3月底,已有236家涉农企业累计获得低息贷款金额146亿元。

  (二)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各地立足资源禀赋,选准定位特色优势,筹划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构筑起乡村特色产业强有力支撑体系。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大产业、大区域、大品牌、大科技、大企业的思路,建设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4个,基本实现了“一县一园”全覆盖。高质量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统筹整合30亿元,连续三年扶持3000个村、200个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已建设1000个专业村和100个专业镇,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高起点打造农业产业强镇,争取中央财政2.5亿元,围绕粮油岭南果蔬、南药、茶叶、畜禽等特色产业,建设乡土经济活跃、乡村产业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共25个。

  (三)经营主体量质齐升。乡村特色产业从业主体形成了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发展局面。2019年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总数达到68家(全国居第4);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4家,总数达到1009家;上市融资农业企业达88家。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农业龙头企业表现亮眼,积极发挥生产、仓储和流通优势,提供防疫、生活物资保障,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培育合作社4.75万家,省级以上示范社1778家,培育家庭农场18420家,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1家。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等技术开发与转化对接平台,集聚全球农业科技资源,吸引包含台湾地区在内400多家国内外创新机构团队合作入驻,促成4280家企业(单位)达成2330余项合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进“5G+智慧农业”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驱动强劲。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打造农博会、种博会、渔业种业博览会“三大展会平台”,大力推广农产品营销“12221”体系和短视频矩阵运营模式,举办“南果北上、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初步构建起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闭环体系。疫情期间搭建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成为我省特殊时期稳产保供的重要力量。

  (六)强化人才培养。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与“农村电商”工程,创新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方式,引导全省120多所技工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6.9万人,农村电商职业线上线下培训逾6.6万人次;全省建成人才驿站115个,柔性青年农业科技人员回乡反哺创业超15000人次,签约合作项目525个,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七)休闲农业提质增效。政策扶持精准有力。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在用地政策、财税支持、融资便利、公共服务、标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服务管理持续规范。设立广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联盟,积极发挥联盟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从业主体的指导规范,引领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运营。主题特色更加鲜明。各地立足当地自然文化禀赋,以凸显地域特色为思路,大力引导休闲农业与特色产多维融合发展,开发出一批“特色产业+节庆”“特色产业+康养”“特色产业+科教”等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发展新业态。品牌打造卓有成效。认定第七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评定99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新采用公众号推送、云端集训、市长直播体验等新媒体营销手段,广泛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参与,大幅提升休闲农业宣介效能。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持续推进乡村旅游相配套的信息通讯、乡村卫洁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服务体验。截至2019年底,全省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网、4G网络全覆盖,完成933座旅游厕所新建和改扩建,休闲农业设施基础进一步夯实。

  (八)粤台合作纵深开展。扎实推进粤台两地在科技、资本等涉农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助推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有效实现了优势互补与互惠共赢。一是组织开展交流互动。2017至2019三年间,粤台双方累计组织90多批次农业团体交流互访,举办台湾新优蔬菜品种展示会等多场粤台农业大型交流展会,广泛深化了双方农业领域的了解互动。二是打造交流合作载体。我省先后设立2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5个国家级、4个省级涉台农业园区,吸引台企投资兴业,引导粤台双方在资源、技术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携手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双方合作共赢。三是吸引优质项目落户。立足双方优势与市场需求,精准开展涉农领域交流对接,吸引了一大批优质台农项目人才落户我省。截至2019年底,全省台农企业累计1008家,累计到位投资15.13亿美元,投资额超100万美元以上农业企业219家,领域涉及种养、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多个乡村特色产业领域。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总体上看,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亮点纷呈。但当前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在外部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市场需求将持续低位。在内部方面,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布局分散、产业效益不高、产业链条较短、从业经营主体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省将在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新业态培育、要素驱动、主体扶持、交流合作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指引。研究编制全省乡村特色产业规划、广东省培育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等一批纲领性文件,突出乡村特色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战略性定位,优化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乡村特色产品、能工巧匠等潜在资源的产业化、品牌化开发利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整体增收带动水平提升。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体系。高起点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扶持粤东西北地区连线连片打造菠萝、荔枝、茶叶、柚子、生猪、深海网箱养殖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等7个岭南优势产业带。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新增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省财政继续投入12亿元,继续高质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乡村产业兴旺新格局。继续扶持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财政继续统筹10亿元,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布局,扶持1000个村,认定50个专业镇。继续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新建设12个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树立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范例。统筹建设17个渔港经济区,以珠海洪湾、阳江闸坡、汕尾港等重点渔港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建设现代沿海经济带渔港群,推动渔港、渔村、渔业一体化发展。

  三是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指导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搭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服务平台,强化休闲农业发展监测、建立完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大力开展示范创建与推介宣传。拓展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深入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多种功能,挖掘农耕文明历史和农业文化价值,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新业态,发展中央厨房、直供专销、网上菜篮子、“互联网+”特色产品电商销售等新模式。

  四是强化多方要素驱动。强化科技驱动,聚焦重点领域与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技术研发与转化交易平台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全链条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整合完善农技推广技术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市场驱动,启动农产品数字化营销和品牌提升“新基建”建设,大力推广“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等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新业态和菜篮子“车尾箱”工程新模式,着力打通产销衔接瓶颈和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下乡投资兴业。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建设多功能融合的大众创新创业基地。培育一批“一村一品”农村电商带头人。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粤菜师傅”“南粤技工”等一系列乡村特色产业人才培育行动,充实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强化从业主体扶持培育。竭尽全力最大限度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特色产业从业企业的不利影响,推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用好用足暖企援企稳岗政策,积极帮助相关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渡过难关。推动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完善优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深入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培育行动。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评选认定一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吸引有经济实力、有技术专长的青年才俊返乡创业投身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六是持续深化粤台农业交流合作。完善涉台农业交流合作机制建设,落实台企涉农行业准入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力求在用地、补贴、监管、技能认定等方面与本地企业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吸引更多台湾优质农业项目、企业、人才来粤发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涉台农业园区的指导、管理和建设,依托园区平台深化与台湾农业组织、大型企业在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在粤台农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集群、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拓展粤东西北产业布局,助推我省乡村特色产业步入绿色、高质量发展轨道。

  诚挚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专此答复。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1日

  (联系人及电话:温帅,020-3728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