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221号提案主办意见的函

时间:2020-07-10 18:36 来源:本网
【字体: 分享到:

粤农农函〔2020〕574号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接重大发展战略,构建我省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的提案》(第20200221号)收悉。经综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6年以来,我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聚焦全省4000元以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总攻目标,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累计投入近1000亿元,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推动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累计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140个省定贫困村达标出列标准,“后队变前队”目标

  任务基本实现。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在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抓紧研究接续推进扶贫减贫治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政策举措。

  一、完善区域对口帮扶机制,推动扶贫减贫工作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有机衔接

  上世纪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就将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区域对口帮扶工作作为全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将扶贫开发作为对口帮扶的重中之重,不断拓展丰富帮扶内容,强化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2009年以来,我省先后实施了“双转移”战略、扶贫开发“双到”战略、粤东粤西粤北振兴发展战略,加快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进程,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是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提升协作发展水平。为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的战略部署,指导推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合作共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开展产业合作的主要平台载体。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设立93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2019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入园企业达到7000多家。园区企业中来自珠三角6市的企业数量总体约占四成,并承接了一批转移落户的重点企业,如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信利半导体、信利光电、万泽航空,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金发科技、欧派家居、富强汽配,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广州酒家、紫晶存储、广汽汽车弹簧、王老吉等。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下一步,支持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结合珠三角核心区优势传统产业转移扩张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韶关、河源、清远、云浮等环珠三角地区,依托工业园区为珠三角外溢产业量身打造一批专业化产业承接基地。

  二是健全对口扶贫工作机制,推动对口帮扶长期制度化发展。贯彻落实“先富帮后富”发展思想,推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结对帮扶,深化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民生社会事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脱贫攻坚等领域全面合作,建立组团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帮扶新机制,实现县级对口帮扶全覆盖。其中,广州帮扶清远推动广清一体化发展,深圳帮扶汕尾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实现更加紧密更可持续发展。2016年以来,珠三角6市累计向粤东粤西粤北12个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帮扶资金130.94亿元,帮扶11.82万户、36.78万人实现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的意见》,稳定现行对口帮扶关系,加大县镇村结对帮扶力度,健全多级联动的对口帮扶工作格局。鼓励探索“飞地经济”等模式,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到被帮扶地投资兴业,共建区域产业链和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带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增收脱贫。强化劳务输出精准对接,组织开展招聘会、岗位推荐会、技能培训等就业创业服务。加强人才支持,鼓励党政干部、教师、医护、科技等人员双向挂职交流,创新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对口帮扶机制。

  二、完善政策衔接配套机制,推动扶贫减贫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广东在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要将现行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

  一是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着力改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作为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连片打造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提升区域产业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4个,基本实现一县(市)一园,带动农民就业123万人;打造200个农业特色专业镇、3000个特色农业示范村,吸引900多家经营主体、21.9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累计实施3.6万个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带动70.4万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产业增收2436元。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042名,带动贫困户约3万户增收脱贫。下一步,健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围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深入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岭南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专业镇专业村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健全产业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机制,引导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主动参与获得收益。

  二是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2017年,在全面推进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基础上,以2277个相对贫困村为重点,聚焦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基层组织五大领域,村均投入1500万元,全面实施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截至2019年底,2277个相对贫困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95%以上,公共服务站、标准化卫生站、通快递物流覆盖率分别达99.8%、98.5%、80.2%,20户以上自然村污分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65.7%和48.2%。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贫困村“后队变前队”目标基本实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面推进乡镇至行政村双车道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行动,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提高贫困户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统筹布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健全政策支持保障机制,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财政支持,积极落实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全力支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持富民兴村产业发展,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支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支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等,不断深化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2020年将进一步建立权责匹配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并加快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着力提升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及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强化金融支持,开展“村村通”试点工作,基本实现了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县级综合征信中心“三个100%覆盖”;稳步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按乡镇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包干责任制度,精准合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截至2019年末,省内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5.25亿元,受益贫困户4.93万户,全年共开办62个保险扶贫项目,覆盖全省95个区县,参保人数284.88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1.45万亿元。强化税收支持,在全国率先编制《广东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税费政策措施指引》,涵盖108项税费政策和管理服务措施;积极用足用好财政部、税务总局赋予的试点权限,把更多农产品加工行业企业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截至目前共有水产品、棉纺缫丝加工等12个行业纳入农产品核定扣除试点。强化人才支持,深入组织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农村电商”等重大工程,聚焦人员培训、就业创业、品牌打造、载体建设等工作环节,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帮扶,激发释放重大工程在扶持创业、吸纳就业、扶贫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用地支持,2018年出台了《广东省全面推进拆旧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全面推进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将复垦腾退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所在村建设需要后,复垦指标收益全部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实施《加强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强化农业用地保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16日

  (联系人及电话:杜联藩,1357055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