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540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农农函〔2022〕639号
杨森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激活农村居民消费应对“需求收缩”,赋能我省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0220540号)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的提案从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指出了我国受疫情冲击,需求收缩明显,为应对“需求收缩”,激活农村居民消费是一项有效举措,提案从我省省情出发,从强化政府作用发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等方面提出激活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举措,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应对“需求收缩”赋能我省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自疫情暴发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在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居民消费方面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符合省情民情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一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不断缩小。2021年广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4854元和22306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33.87%和41.36%,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50%和10.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7年的2.60缩小至2021年的2.46。二是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明显缩小。2021年城乡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6621元和20012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21.27%和51.61%,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32%和12.90%。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从2017年的2.29缩小到2021年的1.83。三是乡村消费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总体增速。2021年广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乡村消费占5263.8亿元,增速达22.3%,高于整体增速12.4个百分点。
一、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有效衔接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志愿者”方式,对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实施分级分类组团式帮扶,7000多名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4000多名专业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全面参与,重点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村治理、建强基层组织等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分层分类及时落实帮扶政策。
(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我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共有办在县域的中等职业学校72所,其中有66所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占91.67%。针对粤东西北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现状,省级财政持续加大对乡村(农村)职业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努力推动农村职业院校补短板、强基础。近两年,省级以上专项资金对粤东西北地区每年投入超过3亿。严格执行中职学生国家奖学金、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农村户口、涉农专业、城市家庭困难)覆盖了近90%的学生。
(三)大力实施“乡村工匠”工程。出台《广东省“乡村工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乡村工匠”培养、评价激励、就业创业、服务“三农”发展四大行动,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2020年以来,全省共开展乡村工匠培训培养8.17万人次。加强乡村工匠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增设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65个乡村工匠相关专业,技工院校新建设“农产品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村电商与直播”两个涉农省级特色专业。2021年,开发兰花栽培、绒绣制作、红木雕刻、揭阳炒茶制作等4个乡土特色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以及香云纱饰物手工制作、潮州麦秆画制作工艺、无人机喷药操作、荔枝龙眼修剪及控花疏果技术、开平碉楼维修、莞香制作技艺等48个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有力促进了“乡村工匠”技能人才培训培养。
(四)开展供销特色“粤菜师傅”培训工程,扩展农民增收途径。实施供销特色“粤菜师傅”培训工程,以供销合作社5所职业教育院校为平台支撑,重点对接农村贫困人口,大力推进送教上门,开展厨艺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步推动粤菜食材向“产、加、销、厨”全产业链延伸。2021年共培训近8000人,2022年计划培训7600人次。
(五)大力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以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培训项目为重点,动员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南粤家政”人才培训,提升从事家政服务技能,2021年全省开展家政服务培训38.68万人次,各地涌现出“河源阿嫂”“客家大嫂”“德庆家嫂”等特色家政品牌。
二、从细从实落实“减税降费”的税收政策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围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省税务局编制《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广东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税费政策措施指引》等专题政策指引,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聚焦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税费政策,通过税收大数据定位可能享受政策的企业开展定向推送,全面落实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16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支持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9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支持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农民住宅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和通信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发展。
2021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省税务局对农村连线连片农房外立面改造、乡村民宿和农贸市场建设等方面,逐项提出支持措施,助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同时,积极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措施,重点发挥其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激活居民消费的作用,将个人所得税改革红利实打实地送到广东千万纳税人手中。一方面,落实好包括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所得税在内的各项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2021年广东省(不含深圳)共有17.38万户查账征收个体工商户享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优惠,减免税额5.23亿元。另一方面,积极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2021年累计867万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2022年实施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新政后,截至5月初,广东省近40万纳税人已完成相关信息采集。
三、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我省农村现有农房1325万多户,现有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98%,现有农村标准化公厕71062座,中小学厕所改造1700所,完成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7479座。狠抓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目前,户厕摸排覆盖率为99.98%,摸排出问题户厕31866户,已完成问题整改21891户,整改率为68.7%;已完成71062座公厕摸排,覆盖率为99.99%,摸排出问题公厕4120座,已完成问题整改3233座,整改率为78.47%。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全省共建成32.9万余个垃圾收集点,自然村(纳入乡村建设规划)全部建有1个以上垃圾收集点、配备1名以上保洁员,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9%以上自然村,21个地市共建成148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卫生填埋场70座,垃圾焚烧厂78座,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70.2%)。目前,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6地市已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粤东西北30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坚持把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体规划,同步推进,作为省重点任务进行攻坚。深入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铁腕治污。充分发挥河长制领导作用,重拳出击,铁腕治理,已整治销号“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7512宗,清淤黑臭水体493条、1128公里;在江河湖库全面开展“五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专项行动,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5260公里。目前,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了47%。
(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扎实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省行政村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7%;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不断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省共有村卫生站25996间,乡村医生30529人,其中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27939人,占91.5%;全省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公共服务中心(站)基本全覆盖;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13.1万座、4G基站51.2万座,数量均稳居全国第一,行政村4G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五)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坚持以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为抓手,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省建立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1+N”政策体系,积极推进现有农房微改造,累计完成1239个行政村及6763个自然村整村存量农房微改造,创建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分别达到1316个、12214个,其中42个村庄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570多条,广州从化、珠海斗门、汕尾陆河等16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已经形成全域生态化、景观化,建成肇庆封开等5条省际廊道,启动建设佛山“百里芳华”、茂名“精彩一百里”、汕尾“蚝情万丈”等120多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四、全面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一)创新市场体系建设牵引高质发展。从过去抓生产促销售向抓流通促生产转变,以市场需求倒逼全产业链提升,加大电商培训力度,2021年,全省开展农村电商常规性培训6.25万人,组织农村电商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超过2500人。发挥数字农业联盟作用,推动年宵花、荔枝、菠萝 龙眼、香蕉、柑橘、柚子等应季大宗农产品上市销售。创建线上农博会,结合电商直播、达人带货、创意营销等手段,组织展示展销活动、开设线上销售专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相结合的数字化云端营销推广,打造广东“粤字号”农产品大卖场,合力推动全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在全国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广东菠萝、荔枝等农产品产值、价格“逆势上涨”屡创新高,开创进军欧美市场,徐闻菠萝田间收购均价从2018年的0.5元/斤升至2021年的1.5元/斤,年产值由9.8亿元攀升至22亿元。举办“数字+广东预制菜”营销活动,建设“数字+预制菜”产业高地。促进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二)深化产业园区建设牵引集群发展。在实现“一县一园”的基础上,谋划新一轮产业园建设,2021年至2023年省级财政新增75亿元建设10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按每园不低于50亩标准一次性安排计划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打造跨县集群、特色产业园,形成“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目前,已创建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撬动地方统筹和社会资本投入249.14亿元,吸引返乡创业3.8万人,吸纳农民就业54.88万人,辐射带动农户87.16万户。同时推进数字农业产业园、“互联网+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建设,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围绕“产得好、卖得好、管得好、服务好”的目标,建设一批国内先进的现代农业智慧园区,成为驱动数字农业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三)拓展联农助农模式牵引多元发展。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社会化服务,建成并运营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合126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1167个,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5000家、5.3万家、15.9万家。积极培育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数字农业“三个创建、八个培育”。开展乡村民宿大招商,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重点)县(区)11个、培育乡村民宿6628家,打造广东农文旅融合“名片”。
(四)持续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推动打造了1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7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0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推动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渔业有机融合,引导单一观光型产品拓展休闲、度假、美食、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四是扎实推动我省民宿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驿道乡村酒店示范点,推动建设过程中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民受益。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发挥政府在促消费、稳增长方面的政策主导作用。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等平台建设,开展百万农民免费线上培训。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乡村工匠”“农村电商”工程。推广拓展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相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进一步励激励引导毕业大学生回乡发展,推动人才队伍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主动收集社会各界对促进居民消费和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更加注重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以最广覆盖、最快速度、最优流程,高标准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地。做好税收政策研究,主动建言献策,推动政策优化完善,努力为广东省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消费。持续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持续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农业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丰富农村消费市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优化农村生活服务供给;持续不断地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强农业品牌培育;持续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加快发展产地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公益性保障能力、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创新流通业态和模式;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
四是以农房外立面改造为抓手,扩大农村消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台乡村风貌管控指引,塑造具有岭南历史文化内涵的农房建筑风格。科学合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突出公共空间、重要节点、建筑和环境等要素,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将农房外立面改造作为提升乡村风貌的重要抓手、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硬任务,以全省主要高铁、高速沿线村庄、旅游风景区沿线村庄、公路、省际边界沿线村庄以及圩镇等重点区域为切入点,通过打造节点,连点成线,以线带面,逐步改造全域范围内村庄农房外立面,激发农民改善提升居住品质的积极性,带动适合农村的新型建材、家具、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加快改善和提升我省农房风貌,充分释放农民住房家居投资消费潜能。
五是推进乡村民宿建设提升,增强乡村建设活力。完善全省乡村民宿分级建设标准指引,引导各地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民住房以及村内闲置公共服务设施为途径,推动乡村民宿规范化建设。打造全省乡村民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形成全省统一的乡村民宿审批、招商、管理、信息发布和旅游服务等综合平台,培育建设100家高品质民宿,鼓励创建50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集中打造20条省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特色精品村、历史文化名村、美丽渔村以及美丽乡村示范带、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改造发展乡村民宿,推进乡村民宿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乡村民宿,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城市人群下乡消费,释放美丽经济动能。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智新,020-3728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