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306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06-03 17:45 来源:本网
【字体: 分享到:

粤农农函〔2022〕542号

刘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桑基鱼塘保护,传承农业遗产文化的提案》(第20220306号)收悉。经综合省文化和旅游厅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是享誉世界的优秀农耕文化资源,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佛山基塘农业系统也是我省现有的4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提案提及的新形势下桑基鱼塘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具体,有关建议意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厅将认真予以吸收和采纳。

  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稳步推进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我国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迄今已有18个项目获得认定。自2012年起原农业部组织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截至今年已公布六批合计138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有关农业文化遗产决策部署,稳步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2013年,潮州市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5月公布),成为我省获批的首个遗产项目。2019年,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和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东莞)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0年1月公布)。2021年,广州市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和作为扩展项目的岭南荔枝种植系统(茂名)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1年11月公布)。据了解,2021年底,潮州市正式启动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4个,遗产地6个。

  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对农耕文化传承保护重大意义认识逐步提高。从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情况看,各地参与遗产申报积极性逐步提高。第二批遗产申报有2项,第五批有3项。第六批仅广州市就提交4个申报项目意向,最终通过我厅遴选上报的项目有5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为推动农耕文化建设、保留农耕乡愁记忆和宣传农耕文化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二是各地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较为重视。各遗产所在地积极探索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一些经验做法已经具备较好的示范推广价值,如:潮州市潮安区以凤凰北部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和农业产业资源开发利用为抓手,着力推动凤凰单丛茶遗产的保护利用,陆续建设古茶树保护区、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出台管理办法限制过度开垦茶园,积极开展古树资源调查与保护;广州市增城区、东莞市、茂名市以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力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在古树普查与保护、荔枝文化科普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海珠湿地数十年的生态保育,成就了今天的广州“南肺”,较好保留了国内罕见的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三是农文旅产业融合成效明显。遗产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我省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的主要手段。潮安区正全力推进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凤凰镇古茶树保护区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广州市增城区通过建设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荔枝小镇、建设绿道碧道和发展“万家旅舍”,带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荔枝古树、荔枝园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三、推进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重建

  一是开展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21〕305号),以重建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实现提质、增效、稳产、减排、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用三年时间在珠三角9市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行动,推进100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建设30个示范性美丽渔场、10个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00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智检小站,推广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覆盖率达到65%以上,以技术创新引领桑基鱼塘新发展。二是组织珠三角示范性美丽渔场项目建设。印发《示范性美丽渔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编制示范性美丽渔场建设要求,提出要融入桑基鱼塘生态理念,建设桑基鱼塘等景观循环生态模式,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强化桑基鱼塘的项目统筹价值,推进渔业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重塑岭南桑基鱼塘文化,建设集生产、科普和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美丽渔场。组织申报广东省2021年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美丽渔场建设项目入库。目前已完成评审工作,25个美丽渔场通过专家评审。

  四、不断推进现代桑基鱼塘新模式研发与推广

  一是建设基塘农业研究平台。2019年3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成立了“广东佛山珠三角基塘农业研究中心”。中心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围绕基塘农业生产技术提升、模式创新、系统特征与功能、文化挖掘与传承等开展研究与推广,并成立了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四个工作站,开展试验示范与成果转化,共同探索适用于经济发达的佛山地区的基塘农业发展模式。2020年3月,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珠三角基塘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7月,中心进一步吸收顺德区乐从供销集团、广东顺德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企业参与共建,以“核心研究单位+企业集群”模式组建了“珠三角基塘农业研究院”。2020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发起,30余家科研推广单位及企业联合成立了珠三角桑基鱼塘产业联盟,对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构建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同协作机制,挖掘桑基鱼塘生产、生态与文化价值,拓展系统功能,依靠科技的进步,推动现代桑基鱼塘健康发展。为充分挖掘和推广桑基鱼塘美食,扩大顺德美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由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餐饮业协会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成立“顺德美食工业化研究院”。2020年成立至今,研究院对接当地企业,研发和转化了由蚕桑资源为核心原料的鱼生专用调味酱油、控嘌呤老火靓汤等产品和鱼生安全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二是构建现代桑基鱼塘新技术体系。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尤其是佛山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桑基鱼塘生态模式的保护与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及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不断开拓创新,以实现桑基鱼塘内部自主循环为目标,以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升级、配套健康养殖技术完善和水体污染生境修复工程化技术体系构建等产业技术难题为研究方向,开展了塘泥蚕沙无害化肥料化及塘基安全种植、人工饲料智能化养蚕技术研究与应用、水产无抗功能饲料开发及应用、养殖水体微生物净化研究与应用、塘网结合单塘循环养殖模式应用与示范、太阳能多元孵化净水技术开发等技术攻关,从而创建了一种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单塘内循环水体污染综合防控治理新模式——单塘双循环生态种养技术模式。有别于现行的“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解决了珠三角水产养殖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并在珠三角地区进行了示范推广,推动了我省桑基鱼塘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珠三角桑基鱼塘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三是建立现代桑基鱼塘示范基地。近年来,佛山市积极开展现代桑基鱼塘技术的示范推广,相继建立了佛山农科所基塘农业示范基地、南海渔耕粤韵、顺德太子休闲农庄、三水小农街蚕桑生态岛、龙江万安村桑园水韵美丽渔场等示范基地。通过对传统桑基鱼塘中各环节相关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企业开展桑椹、桑叶食药用加工,利用蚕桑生态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和蚕沙生物肥改土,以及科普展示、桑果采摘、喂蚕、捉鱼等体验活动,打造出以蚕桑产业发展为核心,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于一体的现代桑基鱼塘示范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重视桑基鱼塘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

  一是着力推进香云纱非遗保护工作。与桑基鱼塘发展紧密联系的养蚕缫丝业在佛山市顺德区有悠久的历史,这里完整保存了香云纱染整技艺,所生产的香云纱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历年来,我省非常注重香云纱染整技艺项目的保护工作。首先,通过提升非遗代表性项目级别加强对项目的保护传承。2007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次,构建科学的代表性传承人梯队。目前该项目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共9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覆盖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第三,突出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顺德区伦教街明确提出“云纱故里”城市战略,列入街道重点战略加以推进;出台《伦教香云纱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和《伦教街道香云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完善非遗传承体系、打造产业发展体系、构筑全方位营销体系、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等多方面,全面推动非遗保护和香云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顺德区伦教街聘请知识产权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围绕香云纱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挖掘和布局,确立“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路径,构筑起“国家非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保护网,抵御非原产地的侵权行为,巩固伦教作为原产地、传承地的地位。二是重视挖掘桑基鱼塘文化遗产资源。持续关注桑基鱼塘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根据地方需求开展文物考古调查,深入挖掘桑基鱼塘文化遗产资源,安排保护专家提供文物修缮、保护规划、活化利用等方面指导意见,积极推动桑基鱼塘的保护利用。目前,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桑园围水利设施已列入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正报请省政府审核公布。

  六、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优秀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遗产的保护对象是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系统,传统农耕智慧是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我们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粤东、粤西地区相比,城镇化率较高的珠三角地区遗产保护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提案中有关桑基鱼塘保护与发展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确实存在。据调查,在佛山基塘农业系统核心区,每亩的土地租金高达1万元上下,传统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经济效益有限,难以为继,已由原有的种养结合转为单一高密度养殖塘。鉴于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遗产保护尚缺少充足的经验做法可供参考,下一步,我厅将继续与省直其他职能部门、有关专家团队加强协作,对包括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在内的4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加强调查研究,重点就如何保护遗产核心要素、如何建立长久持续的遗产自我维持机制等关键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具体工作计划包括:

  一是加强政策研究,有序推进遗产保护工作。2022年3月,我厅启动了题为“关于广东省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有关专家团队今年内将完成广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调研报告、重要遗产保护利用政策指导文件(建议稿)等成果。我厅将要求课题组就提案提出的桑基鱼塘保护问题与对策进行重点研究。待课题成果完成后,我厅将依据农业农村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等文件,尽快制定和落实有关工作计划。

  二是强化对佛山市南海区的业务督导。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佛山基塘农业系统的责任部门,2018年南海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广东佛山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2019—2029)》《佛山市南海区基塘农业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是该项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未来三年,我厅将持续重点跟踪2份文件的实施情况,加强检查、指导和支持力度,与佛山市、南海区一道切实做好基塘农业系统的保护传承工作。

  三是扎实做好遗产保护传承年度考核工作。年度工作报告复核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督导各遗产地政府部门切实落实《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中的有关工作要求与计划,今年将佛山基塘农业系统作为重点督导对象。

  四是推动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实施。督导各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多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项任务牵头部门,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规划实施。

  五是积极取经问道学先进。我们将加强与浙江、江苏等省的业务联系,积极学习和借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做法、全省遗产普查以及设立省级遗产项目的制度建设经验。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日

  (联系人:杨莉娜,电话:020-3728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