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134、20220334、20220528号提案合并答复的函
粤农农函〔2022〕654号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陈国华、陈瑾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提案》(第20220134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深远海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第20220334号)、《关于推进我省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220528号)提案收悉。根据办理有关要求,上述提案并案办理。经综合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省渔业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对我省渔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结合海洋渔业产业中的“卡脖子”环节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深入推进我省渔业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了具体思路,对促进绿色渔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多方支持,稳步提升,推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一)率先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试验、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截至2021年,全省共投入财政资金约11.3亿元,建设人工鱼礁区50个,海洋牧场面积1335平方公里,投礁达331万空方。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个,总体占全国38个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36.8%,在沿海11个省份中排名第一。全省已并网21个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并网容量 650 万千瓦,提前完成400万千瓦年度并网目标。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满足全省累计1800万千瓦风电装机并网消纳。
(二)推动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建立了“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广东省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广东省阳江南鹏岛海域中广核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广东省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放多种礁体40.8万空方,在海上风电场中部风机间无海底电缆海域内布设1000个深水网箱,规划建设完成后预计每年增加渔业资源量0.95万吨、产出贝类和海珍品14.9万吨,休闲渔业效益约38亿元。广东省阳江南鹏岛海域中广核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布局“六区二园一基地四配套”建设,总投资约21亿元。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已实现73台风机全容量投产运行,规划建设完成后预计每年增加渔业资源量0.89万吨、产出贝类和鱼类44.4万吨,带动休闲渔业和相关产业产出经济效益约180亿元。
(三)统筹做好空间规划。2021年8月启动对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修编;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试点探索,2021年10月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印发《关于加强养殖用海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探索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用海类型,促进海域空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支持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等渠道,在海上风电有关风能资源评估、技术装备研发、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四)多元化发展海洋牧场。建立政府搭台、市场为主、多方参与的新业态;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和海洋牧场+休闲渔业三种技术模式;探索村委会等集体性质单位、企业等民营单位承担海洋牧场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运营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二、科技保障,项目引导,推动深远海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政策规划为引领,加强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我厅与省委农办、省科学技术厅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计划》,提出“努力打造智慧水产产业示范,带动水产养殖发展”及“实施水产绿色养殖与加工重点研发专项,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计划,对水产养殖产业布局更加明确。
(二)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推动深远海养殖业创新发展。围绕绿色水产品生产全链条,在养殖模式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启动实施“精准农业”(水产绿色养殖及加工)重点专项,支持“深远海多能互补供能智能养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陆基池塘智慧养殖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财政资金投入600万元。
(三)以科研平台为载体,打造水产养殖创新高地。广东省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海洋水产养殖方面,我省有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联动海洋牧场及深远海养殖平台,打造靓丽海洋风景线
(一)稳步提升滨海(海岛)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推动滨海文旅重大项目成为海洋经济新引擎,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广东省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总投资规模前4的均为滨海文旅项目,4个滨海文旅项目总投资额度达1900亿元。滨海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成绩凸显,国务院原则同意《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并要求组织实施;东莞滨海湾新区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已逐步启动建设;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基本完成并将要投入使用;茂名浪漫海岸成功启动,已经成为全国最高端的滨海旅游度假产品之一。自2019年开始,截至2021年3月,全省创建滨海主题A级景区8家,其中3A级旅游景区7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分别位于深圳、珠海、汕头、江门、阳江、湛江六个滨海地市。
(二)形成初具规模的滨海(海岛)旅游新业态产品。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积极培育和推进邮轮旅游发展。打造“游艇旅游休闲中心”和“游艇制造基地”形成“游艇制造+游艇服务”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产品。广州南沙、深圳蛇口直达航线开通,海岛夜航及跨岛航班固定运营;加快推进示范性海岛建设,推进珠江三角岛“公益+生态旅游”开发新模式,以完成整岛生态修复为重点,打造海岛旅游综合体。积极探索“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优化提高海洋旅游产品多样化程度,开创旅游强省新局面。
四、金融保险双保障,注入海洋产业新活力
(一)优化信贷投向,增加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有效金融供给。截至2021年末,广东涉农贷款余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组织金融机构落实《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围绕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优势,加强对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县、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历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超50亿元。
(二)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传统海洋产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设立专营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创新推出“渔家宝”“水产养殖贷”“渔船抵押贷款”“南沙生产渔船抵押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推广“政银保”融资模式、发展涉海供应链金融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专业化金融供给。
(三)加强对接和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经济综合效能。推动金融机构用好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平台(简称“粤信融”平台),加强银企对接,不断提高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截至2021年末,“粤信融”累计促成银企对接28.47万笔,金额1.62万亿元。
(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增强对海洋牧场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主动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切实提升金融供给质效。优化市场体系。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省内沿海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海洋牧场建设的金融支持。助力海洋新基建建设。鼓励银行机构围绕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优化信贷投向和结构,支持海洋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海洋经济产业链建设。支持银行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产业链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供给,推动提升海洋经济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五)丰富保险产品供给,着力提升保险保障水平。依托省市两级财政保费补贴,加大政策性保险保障水平,为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保险支持。为渔民人身意外伤害、渔船损失提供风险保障。
五、下一步推动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产业工作
(一)围绕我省海洋牧场建设的一条主线(资源养护)和二个重点(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巢)和深水网箱养殖区等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开发,试点建设海洋牧场观测平台,支持建设一批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水上平台和水生生物可监测、鱼贝藻养殖立体化海洋牧场示范区。着力建立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快补齐海洋牧场发展短板,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建设管护和产业开发长效机制,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融资机制,激发企业投资建设海洋牧场、带动渔民转产增收的积极性,打造完善“海洋牧场+深水网箱、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统筹做好海上风电产业空间规划,全力做好用海资源要素服务保障,持续推进相关海洋生态监测预警工作及海洋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继续支持有关海洋牧 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海上智能微网,海上风电与氢能、储能、海洋牧场等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研究和应用试点。推进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努力形成权属清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保障有力、运转高效、公平惠益的广东特色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模式。
(二)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打造新时期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模式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与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目标和“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渔村振兴”产业目标,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品牌化发展”原则,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重大项目驱动为牵引,进一步完善我省海洋牧场管护机制,提升资源增殖效能,促进产业多元化融合,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构建较为完善的海洋牧场产业技术体系,发展壮大集资源养护、生态旅游、产业融合等生产要素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打造新时期海洋牧场发展广东模式,再创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新辉煌。通过规划实施,创建一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海域特点的海洋牧场发展新路径,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牧场建设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广东模式。
(三)进一步完善全省海洋牧场运维与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运维高效,管理有序的海洋牧场管护新局面;海洋牧场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核、两翼、三带、多点”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海洋牧场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海洋牧场信息化、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可视、可控;海洋牧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初步打造海洋牧场+深水网箱、休闲渔业、海上风电三种融合发展模式;海洋牧场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生物资源养护水平明显提高,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海洋牧场规模效应初步显现,综合产出增加,渔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四)继续鼓励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完善金融服务,推动广东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持续增强海洋经济金融服务质效,鼓励银行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海洋牧场等海洋产业的投放力度,推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海洋产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和获得感;不断深化“粤信融”平台推广运用,加强信息归集,积极开展企业信用培育与银企融资对接等活动,促进涉海企业融资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孙秀秀,020-3728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