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好晚稻生产的紧急通知
粤农电〔2007〕62号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农田基本建设投入,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抓好粮食生产,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上半年全省粮食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春收粮食增产,早稻生产扭转前两年滑坡的势头获得较大增产。目前全省早稻已收割完毕,陆续进入晚稻插秧,夏播夏种工作正全面展开。虽然上半年粮食生产形势较好,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今年晚稻生产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局部地区旱情抬头,影响晚稻生产。据气象部门监测,七月以来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我省出现高温炎热天气,全省20多天无明显降水过程。据各市农情反映,目前湛江、清远、韶关等市已出现旱情,部分地方因降水减少、水库蓄水不足,晚造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初步显现。二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今年以来,化肥、农药等部分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药总体价格比去年底上升4%左右,其中杀虫剂上升2%,除草剂上升8%。碳酸氢铵、钾肥等部分化肥品种价格升幅较大。三是病虫害发生趋重,对晚稻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据省植保部门监测,预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有害生物发生中等偏重或呈重发态势,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预计将达到134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1160万亩次,防控形势严峻。四是受资源、效益、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晚稻面积落实难度加大。粮食生产受资源的约束日趋增强,粮食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仍然不小。下半年粮食生产不确定因素较多,受干旱、台风、寒露风等灾害影响的可能较大,粮食生产防灾减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贯彻落实全省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确保晚稻生产获得好收成,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现就抓好晚稻生产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抓好晚造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确保粮食安全是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销区和粮食调入省,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供需缺口日益增大。虽然今年上半年粮食生产获得增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增产是在去年早稻严重受灾减产的情况下取得的,是一种恢复性的增产。要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还必须努力争取晚稻生产丰收。各级农业部门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坚定不移地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好晚稻生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加强领导,深入基层,靠前指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晚稻插秧工作的顺利进行,千方百计夺取晚稻丰收。
二、强化责任,确保晚稻种植面积稳定
晚稻生产是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一造,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抓好晚稻生产是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关键。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政策支持引导,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想方设法解决当前生产出现的问题,积极鼓励农民扩大晚稻面积。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快“双夏”进度,切实指导农民做好晚稻移栽,确保晚稻插足、插好。要抓好晚造生产用水管理工作,合理调配水资源,实行科学、节约、计划用水。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力争多插晚稻;受旱地区,要采取得力措施,挖掘水源,科学调度,优先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尽可能多种晚稻,确保晚稻面积的稳定。严重干旱地方要及时制定补种、改种预案,及早确定换种的作物和品种。要组织开展查荒灭荒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撂荒耕地恢复粮食生产。
三、抢抓季节,加快晚稻插植进度
我省是双季稻连作区,早晚稻生产季节紧迫,加上今年部分地方早稻收获较迟,对晚稻季节造成一定影响。当前正值晚稻生产的关键季节,各地要抢抓农时,把晚稻插秧工作作为中心任务,集中人力、物力,组织农机下田,扩大机耕面积,加快办田和插秧进度,全力以赴抓好晚造生产,确保在“立秋”前基本插完秧,不误农时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四、加大力度,落实种粮各项扶持政策
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我省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政策,加大财政对种粮直补和综合直补力度,降低补贴门槛,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粮食综合直补资金从去年的2.21亿元增加到6.17亿元;对种粮大户的补贴资金也大幅度提高,从去年的8400万元增加到2.17亿元。各地要抓好落实,尽快制定补贴实施方案,规范程序,严格把关,确保政策及时落实到位,让更多的农民得到种粮补贴的实惠,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加强监测,控制重大病虫扩展蔓延和危害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晚稻病虫害预测预报,严密监视病虫的发生发展动态,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做好应急防治工作,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防治。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防治预案和具体方案,狠抓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针对今年晚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重点加强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要大力开展病虫害电视预报,扩大信息覆盖面,指导农民适时防控。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综合防治和安全用药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要通过药剂补助、植保机械补助、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专业防治队伍的建设,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六、强化意识,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晚稻生长期间容易受台风、寒露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抗灾生产的组织和部署,强化防灾抗灾救灾意识和责任,增强防范灾害的紧迫性,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要根据天气预报和变化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早做好防御台风灾害等各项防灾抗灾工作,切实做到思想、领导、责任和措施到位。要组织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准确收集、掌握天气变化和灾情动态,为防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切实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努力将灾害损失减至最低程度,千方百计夺取晚稻丰收。
广东省农业厅
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