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一盘棋”推进农技服务,广东有这些“妙招”

时间:2025-02-06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当前,正值冬种蔬菜生产的关键期,做好抗冻防寒工作尤为重要,东莞市石碣镇农业科技特派员到该镇四甲村、梁家村蔬菜种植地,针对当前天气情况,指导种植户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农作物顺利“御寒”。

  “叶片氮含量偏低,叶菜类对氮素的要求较高,可采用高氮、低磷、中钾等的三元复合肥进行追肥。”现场,农业科技特派员一边仔细查看蔬菜的长势,一边向菜农讲解具体的应对措施。

  这是广东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日常剪影。连日来,一批又一批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活跃于南粤大地,他们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或用短视频直播线上讲授农技,或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以科技服务为犁铧,用实际行动在岭南大地上书写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希望图景”。

  从“单兵作战”到“体系赋能”

  曾经,农业技术服务主要依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支队伍“单兵作战”。

  如何解决这一弊端,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组团发展”?广东首先从“聚人才”上着手,由省农业农村厅统筹,积极整合社会化市场化农技服务力量,将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和农村乡土专家等力量聚合起来,打造一支强大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

  将人才聚合起来,广东还建立起了农业科技人才库,该库汇聚了科研院校、农技推广单位、社会化组织等9100多家机构、超两万名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涵盖种植、畜牧、农机、渔业等多个领域,服务范围覆盖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

  如今,在广东乡村全面振兴的版图上,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早已突破传统“专家下乡”的单一模式,而是“全省一盘棋”推进。

  广东创新构建省市上下联动推广体系,并先后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产业技术召集人机制、乡村行激励机制、财政保障制度等,推动全省农技服务走深走实。

  例如,去年超强台风“摩羯”致粤西多地严重灾害,全省迅速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和乡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恢复生产,累计派出5500人次,技术指导和处理各类受灾作物超2.82万亩,服务农户1.26万余人次。

  构建了服务体系后,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构建起“农业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乡村需求、轻骑兵和乡土专家组团服务”的“1+N”联动服务模式,依托自身科技创新的优势和底气,广东倾力打造了“田头滴滴”——“农友圈”公益性线上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技服务,为农技专家精准对接生产基地和农户需求。

  在阳江市江城区双捷镇,一名种植蔬菜的农户在了解“农友圈”平台后,提出了一个关于辣椒病害的技术问题,很快就收到了附近乡土专家的详细解答。“以前碰到这些问题,身边的人不懂,或不愿意分享解答,就只能干着急,现在好了,有问题马上问‘农友圈’,不用到处‘求人’了!”这名农户发自内心点赞。

  如今,农民或生产经营主体遇到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只需在“农友圈”上“下单”需求,平台入库的相应产业专家即可收到短信,打开平台“接单”,精准实施服务,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就如“滴滴打车”出行一样方便。

  “农友圈”因此获评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全省各地专家在“农友圈”平台累计开展服务登记38479次,服务里程达56万公里,服务107390人次,需求问题解决34091个。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省,需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这其中,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在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立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营销、新农人“六新”为核心,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坚持补短板、强链条、树品牌、拓市场。

  如聚焦种业这一现代农业的“芯片”,去年7月,广东以“攻关深蓝种业,建设粤海粮仓”为主题,启动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组织来自全国的63个科研团队具体实施,重点攻关现代化海洋牧场28个适养品种,为加强种业攻关,推动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组建后,累计3544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了两批共3287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及1216个专业镇村,各农业科技特派员紧紧围绕“助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人才培育”三大任务,精准对接服务。

  在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农业科技特派员不断推动农业技术服务由单一的产中技术指导,向产前延伸、产后拓展,支撑和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在潮州,围绕饶平县狮头鹅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产蛋量低、发病率高等核心技术问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狮头鹅”产业小分队,以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服务平台,带动服务向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链条延伸覆盖,助力饶平狮头鹅产业发展;在珠海,市县农业科技特派员依托金湾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助推金湾黄立鱼亩产量从初期的几百斤增加到现在的2000斤以上。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对农村人才数量、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肇庆市供销合作联社联合发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百千万工程”积极“破题”。通过加强省市联动,双方设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打造“订单农业+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依托“农友圈”和工作站,融合农资农技队伍,开展农技需求精准服务,粮食、水产、牛羊等产业助农直播,短视频助力“产销技”服务,农产品进社区宣传活动,遴选优质农产品进行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打造“产供销一条龙”农技服务模式。

  如何通过专业农技服务的传帮带,厚植本土人才沃土,实现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全省两万多名农技服务人才队伍中的一员,广东农村乡土专家、珠海市龙胜良种鱼苗培育有限公司黄舜梅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积极联合省、市、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科研机构,开展20多场免费技术培训,线上线下覆盖超40万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农户在接受培训后,掌握更科学的养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黄舜梅说。

  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全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针对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累计开展专题活动超1150场次,专业人员参加超57000人次,开展指导服务农户超30万人次,技术指导服务超236万亩,农业科技特派员带动的“乡土专家”正逐渐成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从向“新”而行到以“质”致远

  科技之光,照亮岭南沃野。全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在全省主要粮食主产区、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区累计建设1976个技术基层、示范、推广基地,引进1597个新品种,示范推广22948个品种,集成867项技术或装备,以科技为核心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无人机掠过金黄的稻田,当大数据激活沉睡的乡村,当昔日的“空心村”变成“网红打卡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丰收,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乡村振兴,本质上是科技的振兴、人才的振兴、创新的振兴。

  “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和乡土专家,始终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为广大农民群众传经送宝、解燃眉之急,促进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加速下沉县镇村,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广东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制度保障,推动职称评定、荣誉评比、岗位聘用、培训名额、成果展示、宣传推广等资源向一线乡村振兴人才倾斜,致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土专家队伍,为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全体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训力度,提升精准务实指导、支持、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创新综合服务、组团服务、长期服务模式,开展“大兵团、小分队”协同作战。

  ——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生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发布白皮书,创建服务成效评估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组织实施单位予以表彰,充分激发农业科技特派员群体扎根农村内驱力,让农业科技特派员受尊重、得实惠。

  ——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总结农业科技特派员有关活动的经验,形成活动举办机制,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构建农业科技特派员信息交流平台和成效展示平台。

  农业科技特派员给广袤的乡村带来的不止是技术,更是希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广东正以走在前列的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鲜活的注脚。

  正如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许海云的新春寄语:“哪里有我们农业科技特派员,哪里就能实现农业丰收,新的一年我们将一如既往为农民朋友提供农业技术服务,让科技的种子在南粤大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