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冬绿肥面积年年全省第一,实现肥田肥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省土壤肥料总站 张育灿
连州市地处粤北山区,虽属我省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近年来在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重视和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充分认识到积肥改土、培肥地力的重要性,长期坚持冬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培肥地力的措施,实施“沃土工程”,把它作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使冬种绿肥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多年来冬种绿肥面积年年全省排第一。该市在前冬去春种植专用绿肥12.24万亩的基础上,去冬今春全市落实完成种植冬种绿肥15.5万亩,占全市水旱田的57%,其中水田播种紫云英混播萝卜菁10.5万亩,旱田、旱地、坡地果园单播萝卜菁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万亩,成为我省绿肥面积最大的县(市),使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地提高,全市70%的水稻田有机质含量保持在3%以上,水稻播种面积亩产从1975年的249公斤上升到1995年的446公斤,从原来的中低产区变成我省高产县之一,实现地肥粮丰,节省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提高该市的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各级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市委、市政府在每年的8、9月份印发关于抓好冬种绿肥生产的文件,2004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04年度冬种绿肥生产工作的通知》(连府办[2004]56号),下达生产任务到各镇(乡)政府,明确目标和任务,把冬种绿肥列入今年镇(乡)年度考核目标,作为镇(乡)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建立冬种绿肥奖励机制。
二、增加投入,建立种子补贴是冬种绿肥成功的重要前提。
该市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实行种子价格补贴,使质优价高的紫云英种子价格由每公斤8元多降到7元多,受到农民的欢迎,有效地保证了全市绿肥播种面积的落实。
三、创建基地,办点示范。
该市狠抓基地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在各镇(乡)办好1个连片20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片。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了全市建立10万亩绿肥高产基地。具体是:323国道沿线、旧107国道沿线、清连一级公路各2万亩,114省道沿线4万亩。
四、加强管护,确保高产。
(一)加强领导。各镇(乡)切实加强对冬种绿肥生产的领导,把冬种绿肥生产列入岗位责任制,建立冬种绿肥机构,配备人员,并分工一名领导专抓此项工作。各村成立管护队伍,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二)严格管理。各镇(乡)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乡规民约”。要求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底的“封田育肥”期间,严禁在田洞放养禽畜,违者按所订“乡规民约”给予经济处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确保绿肥有种有收。
(三)加大宣传力度。全市各级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镇(乡)也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冬种绿肥,宣传冬种绿肥减施肥料的作用,该市2003年冬种绿肥12.24万亩,平均亩产鲜草1800公斤,总产22.032万吨,相当于尿素881吨、过磷酸钙220吨、氯化钾771吨,全市农民节约化肥投入341.4万元,使冬种绿肥意识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四)农业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优质服务。市农业局、土肥站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宣传、引导农民重视冬种绿肥,推广优质绿肥品种种植和高产栽培技术,做好农资供应工作。市良种推广中心和农资部门及早做好优质高产、适合本市种植的绿肥种子调运工作,分别设立各销售网点,让农民及时方便购买到优质绿肥种子,为冬种绿肥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