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年10月18日
2021-06-23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始终如一。
2021-06-21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17岁时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22岁时你是否在人生的岔路口犹豫过?29岁时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一百年前,当小小的红船劈波起航,点燃星星之火,无数与我们同年纪的热血青年被激起蓬勃朝气和救国豪情,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2021-06-21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021-06-18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共产党员微信-学习进行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打卡”红色纪念地,在不同场合回望风雨如磐长征路,就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本文为您梳理总书记提到的几个长征故事。
2021-06-17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1921年,嘉兴南湖上,陌生船只靠近,她轻叩船舱门传递暗号;1931年,一句“天亮已走,母病危,速转院”的口信,拯救了多位地下党员的生命;1935年,一组“135565 3155531”的数字,在民族危亡时谱出万众一心的旋律……如今,这份密码穿越百年,传递给你...
2021-06-15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央视新闻
最近,陈独秀之子陈乔年的履历表首度公开,里面的诸多细节,让许多网友直呼“破防”。
2021-06-12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1929年底,在周恩来和中央特科的部署之下,一支三人特别情报小组秘密潜伏进入了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这个情报小组的组长就是李克农。
2021-06-10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坚定有力的话语振聋发聩。这篇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和回答了在历史转折关头,党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明确了党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021-06-09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在100年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19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们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史航程,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航程。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2021-06-08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社
渣滓洞、白公馆、江姐、小萝卜头……60年前出版的《红岩》小说,镌刻下几代中国人共同的红色文化记忆。《红岩》的作者之一是当年从白公馆冒死逃出的罗广斌,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死里逃生的他,除了将狱中经历写成经典文学作品之外,还从狱中带出一份牺牲烈士的“最后嘱托”。
2021-06-07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社
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西厢房靠墙陈设着一架黑色老式风琴,漆面斑驳,白色琴键已经泛黄,难掩岁月的痕迹。
2021-06-04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4分22秒,回顾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瞬间
2021-06-03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这是一段气壮山河的悲歌:严刑拷打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滚烫鲜血,一滴滴坠落于刑台之上。他却用脚蘸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矗立起信念永恒的精神丰碑。
2021-06-02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一文申请诚示对党深情,一生入党永葆赤胆忠心
2021-06-01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在山西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内,66岁的刘继烈含泪向记者讲述了74年前姐姐刘胡兰被捕的一幕。彼时还未出生的他,幼时每每听到母亲讲到姐姐遇害这一幕,妈妈哭,他也哭。
2021-05-31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最近,一部讲述隐蔽战线上中共党员的电影《悬崖之上》很受关注,影片中那些勇敢坚毅的身影让观众忍不住落泪。但你可知道,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其实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而且比电影中更残酷。
2021-05-29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红色血脉源源流淌,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今已是故乡的红色符号,仪陇县检察院的“张思德式为民服务小分队”为“事实孤儿”送温暖、国网仪陇县供电公司的“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多个以“张思德”命名的服务队通过开展帮扶社会弱势群体...
2021-05-28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央视网、央视频等
近日,一批黑白珍贵影像利用上色、修复帧率、扩大分辨率等技术进行了彩色修复,过去那些模糊却又珍贵的记忆,带我们身临其境地在历史中自由穿越
2021-05-27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习强国
河南省许昌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抗美援朝时期的干粮袋,它既没有古代文物的悠久历史,也没有现代背包那种时尚的造型,但它却在抗美援朝时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它是由许昌市退休干部郭庆新先生捐赠的,长21.6厘米,宽15厘米,用白色粗布缝制而成,袋子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工工整整...
2021-05-25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社
一个个红色印记的力量有多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怎么也想不到当年按下的红手印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